民法混合担保案例题必考的清偿顺序是什么?

岸虎法硕
2025-08-04

民法混合担保案例题中,清偿顺序是核心考点,直接涉及物保与人保的冲突解决。《民法典》第392条明确规定了担保权实现规则,考生需掌握“约定优先债务人担保优先无约定时按比例分担”三大原则。岸虎法硕将围绕这三点展开,帮助考生建立清晰的解题框架。


约定优先意思自治的核心地位


若担保合同明确约定实现担保的顺序,如“债权人应先实现抵押权,不足部分由保证人承担”,则从其约定。此规则体现民法意思自治原则,考生需注意:约定内容需具体明确,涵盖担保类型、实现顺序及责任范围,避免因约定模糊引发争议。


无约定时债务人担保优先


当未约定或约定不明时,清偿顺序分两步:

债务人自己提供担保的,债权人应先就该物保实现债权;

剩余债务由第三人(保证人/物保人)承担,且第三人之间按比例分担。例如,债务人以房屋抵押,第三人提供质押,债权人需先执行房屋抵押,不足部分由质押人和保证人按担保比例分担。


特殊情形担保人之间的追偿限制


《民法典》第700条删除原《担保法》关于担保人相互追偿的规定,明确: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,只能向债务人追偿,不能向其他担保人追偿。此变化需重点注意,避免因旧法思维误判追偿权范围。


民法混合担保案例题必考的清偿顺序是什么?


民法混合担保案例题的解题关键在于“约定-债务人担保-无约定比例分担”三步法。考生需首先检索合同是否有明确约定,其次判断债务人是否提供担保,最后处理无约定时的责任分配。同时,牢记担保人之间无相互追偿权,避免陷入旧法误区。精准掌握上述规则,可快速锁定答案方向。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