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台用工劳动关系认定在法硕中的命题趋势?

岸虎法硕
2025-08-14

平台用工的劳动关系认定是法硕考试近年来的热点议题,其命题趋势紧密围绕法律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双重维度。2025年考试中,该领域的考察将注重对新兴用工形式的法律界定、司法实践的裁判逻辑以及学术理论的创新应用。岸虎法硕将从法律依据更新、司法实践导向、学术理论融合三个维度,解析命题趋势并提供备考方向。


法律依据的动态调整与新政策考察


2025年法硕考试中,平台用工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呈现动态扩展趋势。除传统《劳动合同法》外,2025年《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》首次提出“不完全劳动关系”概念,明确平台需为骑手等群体缴纳工伤保险,试点职业伤害保障。考试可能通过简答题或案例分析,要求考生对比传统劳动关系与“不完全劳动关系”的权益差异,例如分析算法管理、报酬结算等核心要素的法律定性。此外,2025年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(试行)》要求平台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协议,考试可能结合该文件,考察协议效力与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冲突。


司法实践中的支配性管理标准强化


较高法发布的指导性案例(如238号“圣某案”)显示,司法认定劳动关系时已突破形式要件,转向实质的支配性管理标准。2025年考试中,这一趋势可能通过案例分析题体现,例如要求考生判断平台通过算法派单、薪资核算、奖惩规则等行为是否构成“支配性管理”。具体考点可能包括:算法控制程度(如接单自由度、惩罚机制)、实际用工主体(如层层转包下的责任界定)、合同形式(如承揽协议是否掩盖劳动关系)。考生需掌握“人格从属性”与“经济从属性”的判断框架,并能够结合具体案情分析平台用工的实质关系。

平台用工劳动关系认定在法硕中的命题趋势?



学术理论与命题方向的深度融合


法硕考试中,平台用工的命题趋势还体现在学术理论对实践问题的回应。例如,学界提出的“从属性理论革新”强调,平台用工中劳动者的自主性(如自备工具、选择工作时间)并不否定劳动关系,关键在于平台是否通过算法实施“隐蔽的劳动管理”。考试可能通过论述题,要求考生评述这一理论对传统从属性标准的突破,并结合《指导意见》分析其立法意义。此外,命题可能涉及“平台垄断与劳动权益的平衡”,要求考生运用反垄断法与劳动法的交叉视角,分析平台经济下的劳动者保护路径。

法硕考试中平台用工劳动关系认定的命题趋势,呈现出“政策导向-司法实践-理论创新”的三维融合特征。备考需重点关注2025年新政策文件、较高法指导案例,并深化对从属性理论、算法管理法律定性等核心问题的理解。关键在于将法律条文与实际案例结合,例如通过分析“圣某案”掌握支配性管理标准的适用,或通过《指导意见》解析“不完全劳动关系”的权益边界。当考生能够精准把握政策动态、熟练运用司法裁判逻辑,并整合学术理论时,平台用工的命题考察将不再停留于表面,而是转化为对法律思维与实务能力的深度检验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